□ 任雪姣
靜水流深地,曲徑通幽處,在參天古柏和茂林修竹的掩映下,藏匿著一方方寧靜古樸的村落,鑲嵌在旬陽市銅錢關鎮大山皺褶處。這里年歲久遠,村民們依然過著阡陌縱橫、雞犬相聞、男耕女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耕生活。時間似乎淡化成一個虛幻的概念,被歷史長河所稀釋,流淌的格外綿長而富有韻律。百年來歷久彌新的賡續與傳承,讓這顆顆古老的遺珠在歷史記憶照拂下熠熠生輝。
銅錢關鎮古村落是指入列國家傳統村落名錄的廟灣村、湛家灣村、萬福村三個古村落總稱。相傳其先民明末清初從湖北荊楚等地遷徙而來,至此落腳,修建房舍、開墾田地、娶妻生子、繁衍生息,歷經600多年的風月銷蝕,依舊保持著明清時期的建筑風貌和獨特的民俗民風。此地空氣濕潤、云蒸霞蔚、溪流遍布、古樹參天、竹海如濤、田舍儼然,目之所及皆是綠意葳蕤,滿目青翠,實在是藏在深山不為人知的一處處秘境,頗值尋奇探幽徜徉的“世外桃源”。
走進古村落,叩開時空的大門,一種塵封的古樸、靜謐的氣息,夾雜著記憶的塵埃撲面而來。陳氏古屋是廟灣村最古老的房屋建筑,鼎盛之時有56戶人家居住于此,村院占地50余畝,分為上中下三個院子,按照長幼排序分別居住。三院均是大門東開,因“東”對應八卦中的“巽”卦,代表文昌,說明當時族人對于讀書的重視。廟灣村有一個關于蓋房遵循“左青龍、右白虎”的方位原則,即左側布置要比右側高,寓意著青龍在天。為了家族的興旺發達,房頂都會修的一個比一個高,但陳氏古屋的脊梁修建的卻等高,表明族人注重和睦和諧堪比族旺發達。
雖然院落多有損毀,但整齊合理的房屋布局、精巧的雕龍畫柱、亮堂的堂屋、寬敞的院落,無不訴說著陳氏家族昔日的興旺與輝煌。墻面斑駁凋落,但院外場壩里石磨、石碾、石臼、石錘等勞作工具家家一應俱全,似乎見證著綿延數百年陳氏先祖們勤勞智慧的生存哲理,見證著他們曾經推動石磨石碾、石舂舂米、捶打作物,辛勤勞作的熱鬧場景。如今陳氏族人都悉數搬出古老舊屋,在河對岸的公路沿線整體移民搬遷點安居下來。每當煙霞般的晨灑落在古舊院落里時,老人們早早在院落周圍的空地上,栽種蔬菜和糧食,一河之隔割不斷故土難離,舊房舊屋故土,難以割舍新生活與舊日子的相思與變遷。
廟灣村本地還流傳著一則耳熟能詳的英雄故事,村民陳德倉入伍與革命烈士、全軍掛像英模、“最美奮斗者”個人邱少云是一個班的戰友,在朝鮮戰場上親自目睹戰士紋絲不動在烈火中英勇犧牲的全過程。陳德倉退伍回鄉后,將這段感人心魄的故事傳誦鄉里,讓村民們了解到志愿兵戰士保家衛國的英勇無畏。他本人也多次受邀到本地學校進行烈士事跡的宣講,教育勉勵了一代又一代人。自此紅色基因便深深融入這片熱土,激勵著鄉民薪火相傳、拼搏奮進。目前,廟灣村人才輩出,許多學生走出大山外出求學創業,用知識改變命運回饋鄉里,用才能和財富反哺家鄉。以前貧窮閉塞的山村,正煥發出翻天覆地的鄉村巨變。
銅錢關“三灣”古村落名副其實,凸顯出村落連通之路真是“灣”道綿延,從“廟灣”到“湛家灣”再到“萬福村”,一路山路蜿蜒迂回,崖下河流九曲回腸。銅錢關秦時設關,素有“朝秦暮楚”之說,這里被譽為“竹海密林”,河邊山林有山竹,房前屋后栽修竹金竹,山地山腰山頂處處有大片斑竹園,竹林密布河灣翠綠。曾有人借助竹林茂盛欲辦生產筷子等粗加工廠,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如今的銅錢關憑借著民宿生態游,讓土地生金,以前價值不高的石蠟菜、獼猴桃、竹筍、貢米、茶葉等地方特產,價值百倍,走進了城市市民餐桌,成為吃貨們的香餑餑。
來到湛家灣古村落,站在湛氏四合院子前,“耕讀傳家”四個大字赫然寫于牌匾之上,懸于正堂,昭示著湛氏家族的家風祖訓及優秀的文化傳承。鄉村的詩禮大家、名門望族多有撰寫“警世恒言”懸掛于正門中間的習俗,顯示著門第的高貴顯耀。湛家一族在銅錢關是名門望族,英才輩出。同行人垂詢院中人,老人很自豪地講,他的兒子在省城發達,女兒在沿海城市生活。問他為何不去城里跟兒女相聚,答曰:農村人命賤,待在城里腳不黏土必生疾病,一會兒腰痛,一會兒背脹,哪能安生?臉上寫滿了豪氣干云和些許狡詐。是呀,讓他們在云霧纏繞仙境般的生活里,吃住在土生土長的古院落旁,生活幸福指數如一幅幅精心描繪的水墨畫般恬淡澄清、意境悠遠,誰人不向往流連忘返呢?
古屋窗欞上的圖案同樣雕刻的精致講究,大多采用福祿壽禧、百花爭艷、富貴吉祥等圖樣,不但美觀也被賦予美好的寓意。屋頂房檐也同樣雕梁畫棟,飛龍的形象栩栩如生,仿佛剎那間便要呼之欲飛,花朵、云紋圖案生動鮮活,仿佛實物就鋪展在眼前,有一種流淌、動態的美感。和諧的構圖、流暢走線,栩栩如生的花卉蟲鳥都鐫刻的富艷精工,體現出工匠精湛的技藝和優良的審美情趣。
萬福村石家大院,數百棵古樺櫟黃連木榔樹和柏樹環繞,是保存完好的一所一進式四合院。門前一對石獅子守護著宅院,公獅腳踩繡球,母獅護佑身下的幼小獅子,搖頭晃腦、活靈活現。下方的石蹲雕刻著“梅蘭竹菊”和“福祿壽喜”的圖案寓意美好圓滿。青石臺階和高高的門檻經歲月的包漿,透露出圓滑與芳香,沉淀出濕漉漉的靛青色;左右墻壁上繪就的精美山水畫表現出屋主人寄情山水的浪漫情懷,兩旁附提的陶潛的《移居二首》和肖愨的《春庭晚望》兩首詩句則寄寓了屋主的不求聞達于諸侯,心向田園的樸素情懷和對子孫后代耕讀守業的殷殷囑托。
隨著現代家庭結構和社會觀念的變遷,傳統古村落的宜居性受到了挑戰和局限。銅錢關古村落,留下了太多太多的故事和記憶,它不是歲月的孤島,承載了太多太多的思念和鄉愁,這些鮮活而遙遠的記憶,雖歷經歲月的沖刷和侵蝕,卻依然煥發著神采奕奕的光芒,成為獨特的時代記憶和文化符號,鐫刻在歲月的年輪上。當我撫摸著這些細細密密的年輪時,一種溫熱潮濕的故土情懷在冉冉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