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賴家斌
周末有事耽擱不能陪伴母親,與她視頻通話。電話那頭母親笑呵呵地說:“你姐姐接我來她家玩啰,你們不操心。”幸福的笑容像菊花盛開,洋溢在那蒼老的面龐。想來母親在老家生養我們姊妹5個,含辛茹苦,也該頤養天年。姊妹們輪流著接送老人家各家轉一轉,可以說,日子過得滋潤舒坦。姊妹們相聚在一起,常常記起那些苦樂交加的青蔥歲月和同氣連枝的姊妹情深。
我們姊妹5個年齡相差不大,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后,由于人口多、土地廣,自小就一邊讀書一邊勞動,練就了吃苦耐勞、善良厚道的品格。姐姐生來嬌小秀氣,卻聰穎能干,天不亮就起床搭著板凳幫著做早飯,早上領著我們上學,下午催著我們回家,姊姊妹妹、高高低低、嘻嘻哈哈,挎著花色各異的土布書包,穿著深淺不一的棉布衣裳,活蹦亂跳去上學,還真是這條溝里一道別致早起的鳥兒有飯吃的風景哩。姐姐上學與我同班,是學習委員,我人瘦小又調皮,時常被對面溝里的幾個同學欺負。一次,他們藏在溝口用泥巴疙瘩打得我渾身稀爛,姐姐氣得順手折斷一根指頭粗的馬桑樹,揮舞著撲過去,嚇得那幾個連滾帶爬,驚慌逃跑,從此再也無人敢輕舉妄動欺負人。條件所限,姐姐沒有繼續上學,但她從不放棄心中的夢想,當過代理教師,又南下打工,再到私企謀生,忙忙碌碌當好賢內助,每到逢年過節都會招呼我們姊妹像石榴籽一樣相聚盛歡,依然是親自下廚做著我們喜歡吃的家常飯菜。
大妹子上學最少,言語不多。那時婆年事已高,雙目幾近失明,父親病退在家,大妹子忍著眼淚休學回家伺候老人,料理家務。一日三餐停不下的煙火,冬冬夏夏忙不完的莊稼,朝云暮霧閑不住的時光,大妹子如同門前那顆紅棗樹無聲守候,默默付出,直到前些年,還按時讓妹夫騎摩托給我們送白菜、蒜苗、洋芋和散養的土雞,總是不無惋惜地說:“現在土地都征用得快完了,也沒啥好東西,自己種的菜吃著放心。”大妹子知道缺少知識的苦惱,千方百計為兩個孩子爭取最好的學習環境,接受城里人一樣的教育,省吃儉用在安康城區租住房子上學,一門心思陪伴孩子完成學業。功夫不負苦心人,兒子以高分數順利考入一所“985”高校,成為家門戶族中品學兼優的佼佼者。
二妹子心地善良,生性好強,像一株洋芋花,倔強生長卻從未缺席。溝邊坎上背著背籠打豬草,太陽下面握著鐮刀割麥子,卷起褲腿波動水流洗衣裳,房后面坡上的撂荒地也被整理出來種出了糧食。婆婆年老體弱,又不慎摔傷骨折,臥床不起,二妹子尋醫熬藥用心服侍,一碗一粥耐心照料,幾個月下來,婆婆終于能下床自理,逢人就念叨:“我媳婦孝順啦,好人有好報。”操持著把舊房子翻修整齊,又合計著把兩個孩子送到城里求學,起早貪黑做零工,風雨不避,日夜兼程,陪伴著孩子走進高等學府,閨女考入西安交通大學研究生,二妹子依然沒有清閑,轉身回到那院老屋,最親近還是那一地肥沃的莊稼。
弟弟最小,深受家里人呵護,而機靈、聽使喚、能吃苦,自然是我們家的永遠長不大的綠色“使者”。記得1987年夏天,我參加信用社招工考試,慌忙中忘了帶戶口簿等證件,10來歲的弟弟翻山越嶺步行50多里山路連夜送到石轉區汽車站。我不知道那天晚上他睡好覺沒有,翌日吃了早點沒有,只曉得他奔波一夜又原路返回學校上學。學校畢業后,弟弟分配到鄉鎮工作,經過南北二山、城區川道歷練,成為家鄉的行政主官。他懂得人民群眾的所思所盼,體恤人民群眾的苦處痛點,四處奔走爭取資金建設通村路,引進能人大戶帶動產業拓寬增收路,保護傳統村落留住鄉愁興起文旅路,讓老百姓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如今,作為城市管理者,他穿行在街衢小巷,為的是讓這座濱江城市一天比一天更幸福而美好。
我的姊妹們,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遇見。時光深處的那幾間土墻老屋里,灶火明亮,爐火閃亮,燈火敞亮,我們笑過,哭過,親過,怨過,一起分擔痛苦,一起分享快樂。“柳下笙歌庭院,花間姊妹秋千。”灑落在莊稼地里的汗水,滑落在眼眶臉頰的淚水,回響在溝溝梁梁的歌聲,飄散在屋里外朗朗的讀書聲,那是心靈的呼喚,是生活的共鳴。我們彼此依靠,溫馨掛念,是無論何時何地都能感受得到的幸福與陪伴,如同陽光一般溫暖,如同月光一樣純潔,是我一生中最珍貴的印記,最美麗的一道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