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功籌
閱讀紫陽文人李勝璋先生的《紫陽味道》一書后,不僅讓人浮想聯翩,它是風的味道、陽光的味道?還是炊煙的味道、歲月的味道?
愚以為“紫陽飲食”除美食菜品外,茶、酒飲品不得不提及。俗話說的開門七件事,飲茶第一件,君不見除家人一天一至兩碗外,來客首當其沖以茶相待,正如作者書中所言,紫陽茶的獨特魅力與美妙,主要是得力于氣候濕潤溫和,土壤肥沃且富含硒元素,是茶樹生長的理想之地。紫陽茶的歷史悠久,不僅僅是一種飲品,它還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從神農氏飲茶習俗的萌芽,到唐代貢茶的輝煌,再到現代茶文化的繁榮,紫陽茶見證了中華茶文化的發展與傳承。紫陽茶以其獨特的栗香味著稱,香氣濃郁而持久,帶有淡淡的花香和果香,讓人心曠神怡。“清明已煮紫陽茶”“無憂何必去飲酒,清靜常品紫陽茶”。紫陽人品茶,它不僅僅是一杯茶,它更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對美好事物的追求與向往。
除茶外,離不開的飲品是白酒。直到中國進入改革開放時期,經濟逐步復蘇,人們的生活水平也逐漸提高。白酒以其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孕育出了具有獨特風味的大橋、糧白、玉米燒白酒。紫陽糧食白酒以當地優質玉米為主要原料,經過傳統的固態發酵工藝精心釀造而成。這種釀造方法保留了糧食的原始風味和營養成分,使得酒味更加醇厚、口感更加豐富。它入口綿柔、回味悠長,帶有淡淡的甘甜和一絲不易察覺的辛辣,令人回味無窮。在那個物資相對匱乏的年代,紫陽糧食白酒憑借其獨特的品質和口感,在當地乃至周邊地區享有較高的聲譽。它成為人們聚會、慶典或日常飲用的首選佳釀,承載著人們的歡樂與記憶。再后來由于內外部條件發生了深刻變化,紫陽酒廠退出了歷史舞臺,但民間作坊釀造的柿子酒、拐棗酒、板栗酒;玉米、苦蕎等糧食酒遍布城鄉。盡管如此,紫陽民間自家釀酒一直不愁銷路,加之科研證明紫陽農作物富硒,本地酒純度高,價廉物美,喝著放心。
總之,紫陽糧食酒不僅僅是一種飲品,更是紫陽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承載著當地人的情感與記憶,見證著時代的變遷與發展。在品嘗紫陽自產白酒的同時,那個純真年代的美好時光,值得我們去探尋和回味。
茶與酒,一靜一動,一淡一濃,一杯茶,品人生沉;一杯酒,嘗世間冷暖。茶,教會我們在喧囂中尋找內心的平靜,像是一位智者,引領我們走向心靈的深處,品味生活的真諦。而酒,則讓我們在平淡中感受到生命的熱烈與活力,它像一把鑰匙,打開我們內心的枷鎖,釋放最真實的自我。
在安康人周末讀書會閱讀分享《紫陽味道》這本書,我仿佛踏上了一場心靈的歸鄉之旅,它不僅帶我深入領略了家鄉獨特的地域風味,更讓我深刻體會到了“媽媽的味道”與“家的味道”那難以言喻的溫情與眷戀。
書中對紫陽美食的細膩描繪,對紫陽茶的系統描述,讓我仿佛穿越兒時,媽媽廚房里那熟悉而溫馨的味道。那些簡單卻飽含深情的食材,經過媽媽的巧手烹飪,變成了記憶中最美味的佳肴。紫陽茶、紫陽蒸盆子、洋芋粑粑、漿粑饃、山野菜……每一道飲食都承載著媽媽的愛與關懷,它們不僅僅是食物,更是連接過去與現在,連接我與家鄉的情感紐帶。而“家鄉的味道”,則是更深層次的文化與情感的交融。紫陽的山川、河流、風土人情,以及那些世代相傳的習俗與節日,共同構成了紫陽獨有的文化氣息。這種味道,是走在紫陽的大街小巷,與鄉親們親切交談時能感受到的;是品嘗紫陽特色飲食,回味無窮時感受到的;更是每當夜深人靜,心中涌起對家鄉無限思念時,那份深深的情感共鳴。
讀過《紫陽味道》,我更加珍惜與家人共度的時光,更加懷念那片生我養我的土地。《紫陽味道》讓我意識到,無論我們走到哪里,無論歲月如何變遷,那份來自媽媽的愛與家鄉的記憶,都是我們內心深處最柔軟、最珍貴的部分。如同紫陽的山水一般,滋養著我們的心靈,讓我們在喧囂的世界中找到歸屬感,感受到家的溫暖與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