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鄧永新
近年來,隨著短視頻、網絡手游、網絡直播、社交軟件等網絡媒介的興起,未成年人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部分未成年人沉迷于刷短視頻,玩網絡手游,私自給主播打賞,不但給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機,還影響著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今年,《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已經正式實施,為營造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網絡環境,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提供了法律依據。社會各界應積極行動起來,引導未成年人正確、適度接觸網絡,助力未成年人借助網絡豐富知識面,發揮網絡生活的積極作用。
首先,家長要有效落實主體監管責任。父母作為未成年人的法定監護人,理應依法履行對未成年子女的監督管理義務。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及時了解未成年人的思想動向和課余生活內容,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人際交往情況,防止未成年人過度接觸網絡生活,不給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機。特別是對在家留守的未成年子女,家長應當常聯系、多見面,及時了解掌握他們的生活、學習、心理狀況,防止未成年人用網絡游戲、網絡交友等方式彌補感情空缺,確保未成年人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
其次,教育系統要完善教育評價機制。教育系統在抓好中小學課后延時與假期托管服務工作的同時,要盡力充實一線師資力量,力爭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各類活動,減少未成年人對網絡游戲、社交軟件的依賴。當然,學校也不能完全禁止學生的網絡生活,而是要通過恰當引導,教育學生借助網絡資源開展課外學習,以此豐富未成年人的知識。如果合理用好網絡資源,對農村留守兒童綜合素質的提高大有益處。
再次,執法部門要強化監管。各地可根據當地社會現狀,制定有針對性的地方性法規,不給不良網絡平臺鉆法律空子的機會。相關部門應加大對網絡游戲、網絡視頻、網絡直播、網絡小說、社交軟件等方面的監管力度,要求網絡平臺嚴格審核程序,落實平臺監管職責,杜絕未成年人接觸到不良的網絡信息。此外,執法部門要加大校園周邊專項整治,重點查處網吧、電競等場所違法違規行為,為未成年人創造清朗的網絡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