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苗一
“郡縣治,則天下安;郡縣富,則天下富。”縣城,一頭連著城市,一頭連著鄉村?h域經濟作為我國經濟的基礎單元,不僅關乎地方經濟穩定與可持續發展,也將成為破解城鄉“二元結構”的重要突破口,更肩負著推動國民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任。做大做強縣域經濟,既是城鄉融合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目標。因此我們應因勢利導、依托資源稟賦,以縣域經濟的“乘風破浪”推動當地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揚帆起航”。
找準“著力點”,做大產業園區建設,探索縣域經濟發展“新路徑”。產業園區是縣域產業的重要集聚地和新興技術的重要“實戰場”,是推動縣域經濟發展的有力“助推器”。既要在“硬實力”上下功夫,完善高新產業園區的整體規劃,加快5G、云計算、傳感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以便利的交通、完善的水電網、優質的辦公條件、完善的基礎設施建設吸引更多企業來此安家落戶。也要在“軟環境”上下功夫,出臺支持性政策、制定科學的考核指標、實施人性化監管、建立公正透明的統一大市場,以“環境優”帶動“企業優”。同時,要在注入科技含量上下功夫,制定產研融合機制、積極與高校對接、積極引進新技術,推動縣域經濟數字化轉型。持續優化縣域產業結構,加快形成以綠色產業、數字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為重要載體的新質生產力,以科技賦能推動縣域經濟邁上新臺階。
緊盯“關鍵點”,做強特色產業發展,挖掘縣域經濟發展“新潛能”。發展特色產業是抓住主要矛盾、尊重客觀規律的生動實踐,也是推動城鄉融合發展的必然要求。應根據當地的資源稟賦、自然條件、人文條件,實施“一村一品、一縣一業”戰略。要積極向洛川蘋果等優秀特色產業取經學習,打造出越來越多能夠輻射和帶動縣域經濟轉型升級的新的“增長極”,催生出能夠輻射和帶動縣域經濟轉型升級的“增長點”。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因地制宜發展紅色旅游產業、生態旅游業產業等特色產業,唱響“品牌強音”,念好“山字經”、做強“土特產”,提升縣域經濟發展質效。
錨定“制勝點”,做優鄉土人才培養,描繪縣域經濟發展“新藍圖”。“栽下梧桐樹,引來金鳳凰。”培育鄉土人才是發展縣域經濟的應有之義,同時隨著鄉村振興發展,越來越多的城市人才向縣城“歸巢”,為縣域經濟增強產業承載能力和人口集聚功能提供了難得機遇。要精心“引人”,比起大城市的快節奏生活和繁榮經濟,縣城可以另辟蹊徑,以寬松的條件、輕松的環境、便利的出行、濃濃的鄉情,實現人才與縣城的“雙向奔赴”。要細心“育人”,人才的發展離不開在學習中提升能力、在實踐中增長本領,要積極開展各類技能培訓,并適時組織外出學習,實現人才與工作的相輔相成、相互促進。要暖心用人,“千里馬”也需要“伯樂”的賞識,創新“揭榜掛帥”和“賽馬”等機制,為人才提供展示才華的舞臺,讓人才的智力成果快速轉化,寫好人才引進的“后半篇文章”。
縣域經濟在城鄉融合中的重要作用正日益凸顯,也日益成為國民經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應把準脈絡,要做好產業園區、特色產業、人才培養“三篇文章”,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