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建設美好富裕新安康競獻良策——市政協三屆四次會議委員大會發言綜述
記者 董良軍 實習記者 陳曦 通訊員 吳詠梅
早春二月,大地復蘇。
2月27日上午,安康劇院氣氛熱烈,掌聲陣陣。市政協三屆四次會議委員大會發言在這里隆重舉行。委員們暢所欲言,一句句帶著民生溫熱的肺腑之言,一個個務實求真、可操作性強的建議與安康發展息息相關,引起與會委員的共鳴,更贏得了如潮般的掌聲。
工業化——區域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
市政協經濟科技委員會認為,無論國家在國土開發空間布局上怎么調整,安康在發展工業上,工作力度不能減,招商引資不能弱,項目推進不能軟,發展目標不能變。建議立足國家功能區劃、丹江上游規劃和秦巴貧困片區規劃,結合我省陜南循環發展要求,制定安康工業資源開發利用全域規劃;依據資源邊際供需和可利用總量,制定工業發展中長期規劃;圍繞規劃實施,制定產業開發及項目建設分期規劃,并出臺相應的政策措施。大力發展以鈦鐵系列合金新材料為主導的新型材料工業,以富硒食品和富硒醫藥為主導的特色資源加工業;組建國有控股的工業資本性運營公司,為全市工業經濟發展提供融資擔保方面的資本支撐。
我市工業集中區同質化競爭嚴重,產業鏈發育不完善,企業植根性不強等問題比較突出,建議從市級層面做好頂層設計,強化對全市工業園區的總體布局,形成差異化發展和以輻射、聚集效應為特點的梯次結構體系。第一梯次像安康高新區,代表國際化標準的投資軟硬件環境,主要吸引以世界500強、中國500強為代表的國際國內知名企業;第二梯次以月河川道的恒五工業園、漢陰工業園以及旬陽工業園為主,主要依托于第一梯次開發區的產業鏈,吸引中等規模的國際、國內企業;第三梯次為其余各縣區工業園,主要是與第一、二梯次進行產業配套,面向本地和海內外中小投資者。錯位發展,避免同質化競爭。要搭建統一的招商與宣傳平臺,堅持生態環保優先,杜絕圈占資源不開發的現象。
“企業雖小,成本不少。負重難行,苦熬天明。”馮靜、張海波、查文君等委員道出了非公、小微企業發展方面的“一肚子苦水”。譬如流動資金貸款期限為1年,從審批到錢到手需要2個月時間,到后4個月又得籌錢準備還賬,資金有效利用時間只有半年。企業所在地村、組干部強攬工程,租地合同執行困難等。他們建議要全力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和全民創業的社會環境。
特色資源開發——富民強市的抓手
農工黨漢濱區委員會認為,富硒是安康最具開發潛力的資源。建議借用各種現代傳媒手段,把“生命火種”、“抗癌之王”、“心臟守護神”、“天然解毒劑”等理念根植于社會,培植廣闊的富硒產品需求市場,以打造“中國硒谷”為目標,聚合特色產業發展要素,促使安康特色資源變成優勢產業。
陳曉虎、田元成等委員建議進一步整合商務、供銷、農業等部門相關蠶桑職能,使蠶桑中心全面承擔全市蠶桑產業發展的協調、管理、規劃、技術推廣、綜合服務等工作,推廣“企業+行業協會+農戶”或者“公司+專業大戶”模式,讓蠶農分享流通加工環節的利潤。打破現行鮮繭劃區收購限制,允許有蠶繭經營資質的經營者跨區域自由收購蠶繭,讓植桑養蠶者真正享受到市場好轉所帶來的實惠。逐步建立以工帶農、以農促工的發展機制。建議舉全市之力堅持實施茶業產業率先突破。做好產業規劃,夯實工作責任。力爭用五年時間,使全市茶園總面積達到70萬畝;用3到5年時間建成培育年產值在2000萬元以上龍頭企業30家,把安康綠茶定位于“富硒”品牌,實行品牌、質量、標準、包裝、宣傳“五統一”,做大茶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