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王典根
巍巍秦巴山鑄豐碑,滔滔漢江水寄深情。我市地處陜西省東南部,位居川、陜、鄂、渝交接部,南依巴山北坡,北靠秦嶺主脊,由于獨特地理位置和延綿疊嶂的大山,曾為紅三軍、紅四軍、紅二十五軍、紅七十四師及陜南抗日第一軍的發展壯大提供了天然屏障,為新中國的建立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軍地雙方有著擁政愛民、擁軍優屬的光榮傳統,我市已連續四屆成功創建“省級雙擁模范城”和連續兩屆成功創建“全國雙擁模范城”稱號。
今年是新一輪全國雙擁模范城創建評比之年,也是新常態下雙擁創建成果檢驗之年,更是我市創建全國雙擁模范城關鍵之年,全市上下以紀念延安雙擁運動81周年為契機,以新一屆全國雙擁模范城(縣)創建為抓手,聚焦創建任務和評價標準,堅持固重點、抓難點、強基層、創特色、促提升、上臺階的工作思路,努力在繼承中發展、在鞏固中提升,全力架好軍地協作“連心橋”、當好部隊建設“保障部”、唱好軍民團結“四季歌”,使雙擁工作基礎更加扎實、重點更加突出、特色更加鮮明,進一步形成“軍民齊心擔使命 團結一致鑄安康”的生動局面。
共繪“雙擁藍圖”
在我市,無論是地方各級黨委、政府,還是駐軍領導機關,都把雙擁工作作為事關全局、關乎長遠的大事來推進,堅持高位統籌、高點謀劃、高效協同,廣泛凝聚起強大工作合力。
市委、市政府堅持“抓經濟不忘固國防、搞建設不忘興武裝、謀發展不忘強戰備”,將雙擁工作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總體布局和長期規劃,把雙擁共建列為政府工作報告重點任務,黨政軍主要領導帶頭參加雙擁活動,全面夯實四級書記抓雙擁政治責任,各縣(市、區)爭相開展省級雙擁模范縣創建,使全市雙擁創建工作導向鮮明、目標清晰,軍地軍民爭創熱情高漲、行動有力,為雙擁工作向深層次遞進、高質量邁步、新高地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議定期研究雙擁工作,健全市委、市政府與軍分區等三個層面聯席會議機制,推動黨委議軍會議、軍政座談會、雙擁領導小組會有效落實,高規格召開市雙擁工作領導小組會議暨雙擁模范城創建工作推進會,印發《安康市創建全國全省雙擁模范城實施方案》,對照9個方面總體要求進行系統安排,同步建立“國省同創、城縣聯創”工作機制,把雙擁創建納入年終目標考核和領導干部實績考核。每年調整充實市退役軍人事務工作領導小組和雙擁工作領導小組,軍地實行合署辦公,各級退役軍人服務機構全部建成,實現退役軍人四級服務保障體系全覆蓋,創建100家全國示范服務站、47家標桿型和139家規范型服務站。
同奏“雙擁凱歌”
我市堅持把國防教育和雙擁宣傳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和部隊教育計劃,作為促進軍政軍民團結的重要任務,形成以全民教育、基地教育、媒體宣傳“三位一體”宣傳教育模式。
各級各部門推進國防教育納入公民道德體系、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相結合,實施國防教育,每逢重要節日開展褒揚紀念活動,邀請多位專家教授來安講授國防知識,把國防教育納入各級黨委(黨組)中心組學習和干部培訓內容,列入大專院校、中小學教學計劃和軍訓制度,成功創建全國中小學國防教育特色學校6所、國防教育示范學校6所,組織領導干部參加“軍事日”活動48場次,累計軍訓學生1.2萬人次,民兵預備役人員受教育率達100%。
我市印發方案對雙擁創建宣傳各項任務進行全方位部署,以扎實開展“十個一”工程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化擁軍活動為引領,在中心城區創建一批擁軍商業街區、雙擁文化示范廣場和國防教育示范街區,在城市主要交通道路、公共設施增設一批永久性雙擁宣傳標牌,各類公共場所滾動播放雙擁宣傳標語、視頻,宣傳內容更加鮮活生動。在媒體和官網開設“喜看家鄉新變化、建功立業在軍營”“軍民齊心擔使命、團結一致鑄安康”等雙擁專欄,開展“弘揚我軍優良傳統、宣傳雙擁先進典型”系列活動,市縣兩級積極打造“兩微一端”宣傳矩陣,在中國雙擁網、退役軍人事務部網站、國防時報等刊發稿件679篇。在學習強國開設“我們退伍不褪色”專欄247期,拍攝35集“老兵口述歷史”短視頻。邀請老劉說安康、秦巴君等網絡大V參與全國雙擁主題文藝作品征集評選。全國模范退役軍人陳分新和全省最美退役軍人郭先琦、張南山、陳君等先進典型家喻戶曉,全社會擁軍崇軍氛圍更加濃厚。
共譜“雙擁情長”
全市上下堅持把落實優撫政策作為抓實雙擁創建的關鍵任務,努力做到讓現役官兵在工作上安心、讓退役軍人在安置上順心、讓功臣和軍烈屬在生活上舒心。
各級各部門不斷完善優撫對象撫恤補助標準自然增長機制和義務兵家庭優待金政策,建立優撫對象醫療保障機制,四年來,累計為7.6萬余名優撫對象發放各類優撫資金8億元。積極發揮退役軍人關愛基金幫扶作用,2019年成立市、縣退役軍人關愛基金,全市共募集退役軍人關愛基金751.8萬元,開展關愛援助困難退役軍人、現役軍人家庭人數584人次,發放關愛基金164.6萬元;開展退役軍人走訪慰問6500余人次,發放慰問金262萬元。積極開展短期療養活動,分期分批組織優撫對象開展短期療養活動500余人。
發揮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接收安置主渠道作用,近年來,陽光安置725名轉業士官、38名轉業干部,解決5442個安置遺留問題。實施退役軍人“雙百人才培養工程”、退役軍人“項目制”培訓40場次2313人,深入開展“退役軍人就業服務季”等活動,累計促進就業3520人。有意愿退役士兵參訓率達100%。實施學歷提升工程,共有1792名退役士兵參加高職學習。
探索形成“退役軍人之家”升級版、“5+4+X”尊崇工作法、“八個一”常態化聯系服務退役軍人等雙擁工作經驗,常態化為烈屬、軍屬和退役軍人等家庭懸掛光榮牌,累計懸掛8萬余塊。開展“慶送喜報”764起,為13名二等功、365名三等功軍人家庭頒發牌匾并送上慰問金,表彰模范軍屬92名,發出慰問信3850封。
投資8000余萬元建設安康市榮譽軍人(軍休干部)休養院,將其打造成全省精品擁軍服務項目,目前主體已全面完工。將烈士紀念設施保護管理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提升改造14個烈士陵園,搶救保護零散烈士紀念設施1325座、紀念設施74處,建立22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創建省級烈士紀念設施保護單位4個,全面提升了全市紅色教育基地建設水平。以“四清一聯動”機制為抓手,創新建立“5+N”聯動措施,做好涉軍維穩工作。
同護“雙擁紅花”
全市堅持把雙擁共建作為密切軍政軍民關系、增強軍政軍民團結的重要法寶,通過開展“雙擁在基層”活動,抓實抓細共建各項工作,實現地方與部隊、官兵與群眾互幫互助,穩固筑牢雙擁創建基礎。
各級各部門堅持以退役軍人為中心、以解決問題為導向,從戰時要求出發、從部隊需求著眼,大力支持部隊發展,傾力解決官兵困難。市縣領導每逢重要節日深入駐安部隊看望慰問駐地官兵。市委、市政府相繼制定出臺了《安康市隨軍家屬就業安置暫行規定》《軍地聯席會議制度》《關于解決部隊實際問題聯絡員工作機制》《安康市事業單位定向公開招聘退役大學生士兵工作實施辦法》《關于做好大學生入伍優待獎勵工作的通知》和《關于規范提升全市各級公共服務場所軍人依法優先優待標識標志的通知》等一系列規章制度及文件,著力解決軍人“三后”問題。開展“強軍優屬辦實事”活動,大力支持國防和軍事工程設施建設、部隊多樣化軍事任務,深入推進科技、教育、文化、法律等擁軍活動。我市成立軍休老年大學和軍休中心軍樂團,落實軍休干部“兩項待遇”,定期開展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全面開展“退役軍人光榮返鄉和應征青年光榮入伍歡送儀式”148場次,接待過往士兵專列100余車次3萬余人,安康軍事供應站獲評全國重點軍供站。做實了軍人優待,全市發放優待證7萬余張,47家社會化擁軍企業為軍人軍屬、退役軍人及其他優撫對象,提供8類187項消費折扣、招聘優先、活動支持等優惠優待優先服務措施,弘揚我市擁軍優屬、擁政愛民的光榮傳統,營造我市企業單位關心國防、熱愛國防、尊崇英雄,關愛英雄的良好氛圍,提升廣大軍人軍屬、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的自豪感、榮譽感、獲得感。為推動我市雙擁工作高質量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駐安部隊充分發揮其政治優勢好、組織紀律性強、軍事素質高的特點,幫助地方單位開展國防教育、愛國主義教育、艱苦奮斗傳統教育和遵紀守法教育活動,在促進市域經濟發展、生態環境保護、扶危濟困以及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等方面發揮主力軍和突擊隊作用,與11個貧困村開展結對幫扶,幫扶對象2095戶6336人;投入資金304萬元,協調地方配套資金2000余萬元,支持幫扶村基礎設施建設,累計培育產業幫扶項目17個,定期籌資資助貧困大學生和定期組織開展公益義診活動,與當地群眾結下了深厚魚水情誼。
建立軍地雙方聯席會議制度,軍事設施得到嚴格保護,部隊生活必需品保質保量供應,無軍民糾紛發生,更無歷史遺留問題。通過舉行首所“八一愛民學校”揭牌、首批擁軍企業(單位)授牌等雙擁共建活動,使軍地雙方在思想上形成共識、工作上密切協作。每年在全市廣泛開展“愛心獻功臣”“雙擁電影季”等系列主題實踐活動,連續舉辦兩屆退役軍人運動會,開展紀念延安雙擁運動80周年籃球友誼賽、“軍民攜手、緣定高新”軍地青年聯誼活動,創辦《退役軍人風采》雜志,開展紅色人物、紅色地標征集活動,定期做好清明祭英烈、“9.30”公祭等活動,通過豐富多彩的軍民聯誼共建活動,不斷豐富共建內容,提升共建水平,實現了軍民之間的深度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