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周健 實習生 邱明靜 梁小孟
“看到高新區發布‘銀齡講學計劃’的招聘公告,就趕緊來報名了。想著能夠返回課堂,繼續帶領學生學習,我幾個晚上都沒有睡好覺。”已經退休3年的原紫陽縣洄水小學教師杜少賢說。
“我也是這樣,聽到擬聘的消息,恨不得馬上就來上崗,實在是等不及了!”今年59歲,已經退休4年的原高新區第二小學校長吳小艷激動不已。
日前,《安康高新區教師“銀齡講學計劃”招募公告》發布,獲知消息的退休在家的教師和校(園)長們紛紛前去咨詢、報名,希望能重返校園、重返課堂,為高新區的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奉獻余熱、增添助力。
生源劇增,擴大師資力量補充渠道
“早在2002年,教育部就推行了‘銀齡講學計劃’,面向社會公開招募優秀退休校長、教研員、特級教師、高級教師等到義務教育學校講學。”高新區教育副總督學、教體局黨委委員王琳介紹,“該計劃的實施,旨在一方面增加教師的補充渠道,解決師資緊缺的現實困境,直接壯大師資力量;另一方面通過退而不休的、經驗型教師的引領示范,專業指導,間接地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培養一批穩得住、靜下心、教得好的教師隊伍。”
“2011年,高新區開始托管教育時,只有12所學校190多位教師1900余名學生。經過10多年的發展,現在全區共有各級各類學校(幼兒園)47所,在校(園)學生(幼兒)共41280人,形成了覆蓋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教育學段完整、設置科學的發展體系。伴隨人居環境的改善,落戶人口的急劇增長,近幾年每學期增長學生數都不少于5000余人,教師供需矛盾尤為突出。”高新區責任區督學張玉順說。
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和學生人數的急劇上升,帶來的是師資力量的嚴重不足。目前,高新區僅有教師編制755個,僅靠編制內的教師承擔41280名學生、幼兒的教育教學任務,顯然捉襟見肘。為了化解教師編制的供需矛盾,高新區專門成立了教體公司,以人事代理的形式每年聘用300多名高校畢業的年輕教師,補充到教師隊伍中來,壯大教師隊伍。
2015年,高新區又把目光投向了退休老教師,靈活貫徹落實“銀齡講學計劃”,著力招募退休老校長、老教師和老教育工作者,補充師資力量。同年起,按照一年簽一次協議的方式,先后招募了安康中學原校長、特級教師徐新人,漢濱區培新小學原校長程懷泉和市教研室原副主任、特級教師蒲耀才到高新區任職任教,探索、積累了實施“銀齡講學計劃”經驗。
“銀齡講學計劃”的探索實踐,得到了安康高新區黨工委、管委會的高度重視。今年5月31日,高新區專門對外發布《安康高新區教師“銀齡講學計劃”招募公告》,由高新區財政局按照校園長年人均10萬元(每月1萬元,全年按10個月計算)、教師年人均5萬元(每月0.5萬元,全年按10個月計算)標準,面向全國招募年齡在65周歲以下、身體健康的退休校園長、退休教師,讓“銀齡講學計劃”的創新實施,成為擴大師資力量的重要補充渠道。
以老帶新,“輸血”與“造血”并舉
高新區在開始托管學校后,教體局就預測到隨著學校和學生人數逐年增長,教育教學管理、教育教學研究和一線教師都將面臨人才匱乏的情況,于是教體局黨政領導一班人便把目光投向有管理經驗的退休老校(園)長、老教師和教育工作者,希望通過招募的形式聘進來,護航區域教育事業發展、培養教學管理人才、指導教學研究、擴大優質教育資源。
2015年,在獲悉安康中學原校長徐新人剛剛退休的消息后,高新區有關領導立即和他取得聯系,懇切希望他能夠在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到高新區指導學校發展建設,為高新區培養教育教學管理人才。這一提議得到了老校長的熱情回應,當年就和高新區管委會簽訂了“銀齡講學計劃”招募協議,并被高新區聘為教育督學。出于對教育事業的一腔情懷,這一干就是6年,直到2021年7月才離開高新這片教育熱土。在督學任上6年,他不僅參與了高新區“引、建、托,撤、并、降”等學校布局規劃的制定與實施工作,同時也以自己的言傳身教為高新區培養了一批優秀教育教學管理者。目前,他們已經成為高新區中小學、幼兒園教育教學管理的中流砥柱,以先進的教育教學管理理念推進高新區教育事業蓬勃發展。
程懷泉和年輕教師共同探討新教育
2019年7月,漢濱區培新小學原校長程懷泉退居二線后,高新區聘任他領銜新教育實驗工作。在他的帶領和指導下,高新區各學校積極圍繞新教育“十大行動”進行實驗,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書聲、培養卓越口才、構筑理想課堂、建設數碼社區、締造完美教室、推進每日一事、研發卓越課堂、家校合作共贏等活動,正在各學校有聲有色開展,各中小學、幼兒園不僅成了學生們學習知識的場所,也成為學生們成長的樂園。
資深教研員蒲耀才,有較為豐富的教育教學管理與實踐教學經驗,2019年退休伊始,就和高新區教體局簽訂了“銀齡講學計劃”招募協議。他的到來,彌補了高新區教體局無專職教研員的空白。在隨后的5年時間里,他在指導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學校抓好常規教學研究的基礎上,還經?鐚W科指導年經教師參與各級各類賽教、評課、課題研究,諸如教學能手大賽、思政大練兵、班主任基本功大賽、課堂教學創新大賽、少隊工作能手賽,以及省市專項課題、規劃課題研究等,其指導與實戰效果,大家有目共睹。5年來,高新區就自主培養省、市、區級骨干教師220余名、學科帶頭人15名,遴選和培養區級優秀校園長10名,市級優秀校園長5名。僅2023年,全區自主培養“三級三類”骨干教師62人,其中區級教學能手26人,市級教學能手20人,省級教學能手10人,省市級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6人,為高新區教育高質量發展奠定了人才基礎。
蒲耀才培訓指導年輕教師
幾年來,被聘人員還以集中培訓、面對面指導等方式,對高新區教體公司招聘的年輕教師進行業務培訓和教學指導,讓他們盡快適應課堂、適應學生,盡快成長為合格的教育工作者,讓“學在高新”有龐大而優秀的教師隊伍支撐。
教有余力,搭建自我價值實現平臺
“退休后待在家里很不習慣。特別是在剛開始的那段時間,每天早上依然會起個大早,有幾次都跑到了學校門口,才想起來自己已經退休了。”提起退休后的生活,杜少賢搖著頭說,“太不適應了,每天感到空虛、失落。”
和杜少賢有著同樣感受的是高新區第二小學原校長吳小艷。她出自教育世家,一家三代從教,深受父母影響,也感染了子女。退休后,吳小艷居住在高新第四小學旁的居民樓上,每天一大早,聽到學校的鈴聲響起,她就會情不自禁地打開窗戶,向學校的方向望去。雖然她和同事成立了柔力球健身協會,并將其推廣進學校,帶領學生學習,但她依然放不下那份教育情懷。談起她的教育事業,吳小艷臉上總是掛著笑,眼里泛著光,“知道有重返校園的機會,我整個人都變得年輕了。”她笑著說。
“一方面是師資力量短缺,年輕教師成長需要指導。另一方面許多退休教師長期從事教學的‘習慣化’與突然賦閑在家的‘落寞感’形成了反差,特別渴望‘被需要’,熱切希望能夠回到校園、回到崗位發揮余熱、提供助力。”王琳說,“面對這種情況,‘銀齡講學計劃’不僅可以解決教師資源短缺的問題,還能促進年輕教師成長,更為重要的是為擁有教學能力的老教師提供了發揮余熱的平臺,可以說是推進高新教育事業發展過程中的多贏舉措。”
“事實上,‘銀齡講學計劃’也得到了退休校園長、老教師們的熱烈響應。公告發出一個多月的時間,就有580多人前來咨詢,已經有60多人有了簽約意向。今年預計能夠招募七八十名‘銀齡教師’,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緩解師資不足的狀況。”王琳表示,“此次招募結束后,高新區教體局將完善‘銀齡教師’資源庫建設,為進一步、大范圍挖潛退休教師資源做好準備,以便今后更充分地發揮退休校園長、教師的示范引領和傳幫帶作用,助力青年教師快速成長,助力青少年學生全面發展,助推高新區教育事業持續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