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巴山腹地的安康市嵐皋縣石門鎮,提起鐵佛小學的包芳老師,村民們都會不約而同地豎起大拇指。三十載春秋,她矢志不渝地執教于鄉野,以滿腔熱忱和無私奉獻,書寫教育的華章。
9月6日,筆者從嵐皋縣城出發,順著蜿蜒的盤山路,向西方向行進33公里,駛入大山深處,就來到了石門鎮鐵佛小學。
1994年,包芳從安康師范學校畢業后就進入教學一線。從那時起,她就有一個“鐵人”的稱號。
“他們喊我‘鐵人’,因為當時老師人數不夠,所以我帶一個年級的語文和數學,還有其他學科,課都是滿的。”包芳說道。
成為一名老師后,包芳深知農村教育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在平時的教學中,包芳因材施教,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分層設計作業等方法激發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讓孩子們在興趣中學知識。
“可能有的娃娃的學習能力稍稍差一點,但是我們要努力地去發現他的閃光點,讓他不要去跟別人比,就跟自己比,這種內驅力發展起來后,他就會很不錯。”談起班里的學生,包芳臉上都是笑容。
包芳老師幫助寄宿學生整理內務。 王舒攝
留守兒童是鄉村學校繞不過去的話題。包芳所在的鐵佛小學共有394名學生,留守兒童就有154人,小傛(化名)就是其中一個。小傛今年12歲,家里還有個弟弟。在她小時候,媽媽外出沒有再回來,3年級時,爸爸又突發疾病過世。這之后,小傛就跟著伯母一起生活。
小傛的伯母平日里不僅要照顧自己的孩子,還要操持家庭生活,無法關照到小傛幼小的心靈。和大多數的留守兒童一樣,小傛更多的是需要心靈的陪伴。了解到這一情況后,包芳便重點關注起了她。在包芳的關心和陪伴下,小傛也變得更加堅強和樂觀,學習成績也有所提升。
“包老師上課時對我非常關照,平常也經常到我家里去家訪,還送我漂亮的衣服,我感覺她就像我的另外一個媽媽。”說起“包媽媽”,小傛臉上洋溢著幸福。
30年來,包芳累計幫助困難兒童100余名,個人及累計協調資助困難兒童的金額約30萬元。她是孩子們心中的“包媽媽”,也是家長敬重的“好姐姐”。
“我心里對包老師是非常感激,她對娃娃這么好,經常給我們打電話,問娃娃學習、生活怎么樣。”小傛的伯母汪孟紅說。
2024年,在包芳的帶動和國家政策的支持下,學校里成立起了“愛心媽媽團”,除了老師,鎮里的人大代表、婦聯主任全部參與其中,共同幫助全鎮的留守兒童。
包芳到留守兒童宿舍照顧其生活。 王舒攝
“剛進校時我就發現她經常穿梭于教室、宿舍、食堂之間,幫學生洗衣服,半夜給他們蓋被子等等,這些舉動都影響了我,我也主動加入她們,如今我們愛心媽媽團也越來越壯大,定期為留守兒童開展一系列活動,關注他們的生活學習和心理健康。”同校老師符迎春說道。
在半寄宿制的學校里,包芳不僅是知識的傳遞者,更是學生們心靈的港灣。從教的30年里,她將青春與熱血播撒在這片希望的土地上,也獲得了省市縣鎮各種榮譽。
“我會盡力多去幫助孩子們,努力讓他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讓他們眼中多一點光。”談起自己未來的工作和生活,包芳真誠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