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吳蘇 實習記者 張晶晶 通訊員 肖瑩
立冬過后,走進漢濱區新城街道,初冬盛景將這里裝點得十分美麗。在九里村,一枚枚金黃燦爛的皺皮柑密密麻麻擠滿枝頭,看上去十分喜人;在瀘康酒廠銀杏大道,絡繹不絕的游客讓這里成了熱鬧的網紅打卡地,滿樹銀杏葉隨風起舞,成為季節限定里的迷人風景;在程東村,和美鄉村的樣板十分具象,沿途的農家樂讓這方土地滿溢煙火氣,吸引無數來客到這里尋覓“老家味道”。
近年來,新城街道立足區位優勢,挖掘資源稟賦,堅定不移走產旅融合、城旅融合、農旅融合之路,有效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增色,讓蝶變新城煥發出強勁的生機與活力,在鄉村振興的路徑上闊步前行,書寫出濃墨重彩的高分答卷。
俯瞰九里村
林果產業綠富同興
每年進入11月,新城街道九里村的皺皮柑就陸陸續續進入了成熟期。連日來,種植大戶張會迎每日一大早就來到果園,察看皺皮柑的長勢、將已經成熟的果子采摘下來,忙得不亦樂乎。“我們這里種植皺皮柑的歷史比較久遠,從20世紀90年代就開始大面積種植了,我自己種植也有20多年了,期間品種經過幾次改良,現在保留的這個品種皮薄口感好,酸甜適中,很受消費者歡迎。目前我家種了4畝多皺皮柑,每年的純利潤在5萬元左右,再養一些家禽,日子在農村還算可以了。”
柑橘成熟
站在九里村的主干道上,目之所及,道路兩旁的山坡上皆是掛滿皺皮柑的果樹,這也是村民們增收致富的“搖錢樹”。望著累累碩果,村主任成斌自信地介紹道:“我們九里村林地比較多,為了充分利用好土地資源,村上的發展思路就是以‘山上生態林蓋帽,坡上果樹成園區,三季有果、四季有花,觀光游客不斷’為定位,努力將九里村打造成漢濱區的‘果品第一村’,形成以柑橘種植為主,其他果品延鏈補鏈的產業格局。”
接過話茬,村民王興崗忙不迭地領著記者一行來到了他家的果園,除了皺皮柑和橘子,王興崗家還種的有枇杷和李子,多種果品交叉種植,大幅提升了經濟效益,讓他家的日子越過越紅火。“有這些果樹,我們也算有了穩定的收入,不用再外出務工了。”談及種植果樹給自家生活所帶來的改變,王興崗不覺笑容滿面。
游客采摘
而為了提高果樹的產量和村民的收入,新城街道可謂下足了繡花功夫,不僅多次舉辦果樹管護培訓會,邀請林果專家走進田間地頭,讓更多果農掌握科學的管護技術,提升水果品質,還于去年舉辦了漢濱區新城街道九里村第一屆柑橘采摘節暨消費幫扶助農公益活動,通過媒體采風、頒發“最美柑橘園”獎牌、評選“柑王”、柑王義拍、愛心認購等形式,廣泛宣傳助農促銷,讓轄區柑橘銷售從最早的果農在市場、人流量大的區域設攤銷售,發展到現在市民游客入園采摘、上門采購、物流郵寄、線上售賣等多途徑銷售,消除了柑橘滯銷問題。讓村民沒有后顧之憂的同時,大力助推了新城街道辦農旅產業的發展。
嘗到甜頭的村民們,也紛紛鼓足了干勁,精心管護果園,提升果品品質,打造品牌特色,讓九里村愈發聲名遠揚。今年12月初,新城街道將在九里村舉辦第二屆柑橘采摘節,吸引更多游客到這里摘柑橘、品美食、賞美景,感受九里灣“花果村”的別樣魅力。
庭院經濟連點成片
離開九里村,記者一行又來到了位于程東村的“山舍小院”,這座占地1000多平方米的建筑,是當地村民張樂于去年精心打造的農家樂。小院充滿濃郁的鄉村氣息,與藍天白云交相輝映,在群山間勾勒出一幅寧靜祥和的詩意畫卷。
“退伍返鄉后,我就一直琢磨著想干點事情,思來想去,就把老家的院子重新改造提升了,投資60多萬元打造了這處集吃飯品茶、采摘游玩、休閑娛樂于一體的農家樂,兒童樂園、露營基地等設施設備都建設完成。因為離中心城區也比較近,去年10月開業后,生意一直都還不錯,顧客有本地的,也有西安、重慶等地來的游客,節假日平均每天都能接待十幾桌,客人在這里品嘗美食,感受遠離喧囂的寧靜,身心都得到了放松。”
在張樂介紹的間隙,就有幾輛滿載的車輛依次來到山舍小院,客人的歡聲笑語很快將小院變得熱熱鬧鬧。在這里工作的服務員鄒玉梅是棗園村村民,得知山舍小院招工后,便來到這里務工。“我每天在這里就是洗菜切菜、招呼客人、打掃衛生,一個月也有3000多元的收入。”雖然忙碌,但鄒玉梅對目前的生活很滿意,她還準備介紹自己的親戚也來這里工作。
廚藝培訓
而放眼整個程東村,山舍小院只是當地發展庭院經濟,打造農家樂集群的一個縮影。早在千禧年初,現任村黨支部書記李海軍在家人的勸說下返鄉發展,開辦了程東村第一家農家樂,自此拉開了當地村民爭相開辦農家樂的序幕。2005年,漢濱區農家樂協會總會成立,新城街道辦程東村、陳家溝村聯合組建農家樂協會分會,開始對村內農家樂進行規范經營管理,此后程東村農家樂產業一路向陽、全面開花,走上蓬勃發展的快車道。期間,村黨支部多次邀請專業老師進村培訓廚藝和服務,并借助創文幫扶單位漢濱區科技局的資源,利用“三區”人才計劃,連續兩年組織經營戶外出學習、培訓,使得農家樂的經營質量和服務水平不斷提高。
截至目前,程東村共開辦農家樂30余家,吸納本村上百人就業,每逢周末、“五一”“十一”等假期,都會迎來客流小高峰,帶動當地村民“鼓起錢袋子,過上好日子”,農家樂產業也因此成為助力當地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力引擎。
美景蝶變廣闊“錢”景
除了農家樂產業,民宿經濟也在這里落地生根。今年43歲的代小勇是木竹橋村人,因為看中了程東村優渥的地理位置和生態環境,便在文武山山腰處,租下村民的老房子,重新修建成灰瓦白墻、飛檐翹角的特色民宿。走進院中,只見古樹遒勁、林木蔥蘢、竹影婆娑、蜂飛蝶舞,山水相依的自然之趣讓這座名為“青霧山林”的民宿充滿了畫意詩情。
“這幾年生意不好做,考慮到很多人都有這種鄉愁情結,所以我選擇在程東村投資300多萬元建設這樣一家精品民宿,用一年的時間精細化打造,內部采用古樸的中式風格裝修,和周圍生態環境相得益彰,讓游客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在民宿后面,代小勇還種了幾畝桃樹,按照他的構想,等到春暖花開,滿山桃樹開花,游客便可以在這片滿溢芬芳的土地上,享自然之趣,感受愜意舒適的慢生活。
沿著村落蜿蜒的道路走一遭,只見不遠處的興賢塔靜默矗立,陸續有游客沿著自屈家河街心公園起始的紅色旅游步道游覽觀光。返回城區時,安康酒文化AAA級風景區瀘康酒廠不覺吸引著人駐足停留。在黃葉飄飛的銀杏大道,打卡拍照的游客紛至沓來,形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家住南門小區的游客周女士笑道:“我是從網上看到大家都在說這里風景很漂亮,趁著天氣晴好,就和小姐妹一起過來逛逛,金黃的銀杏樹很出片,在周圍逛一逛,還可以順便了解酒文化相關的知識,真是一個打卡游玩的好去處。”
瀘康酒廠銀杏大道
文旅因產業而興盛,產業因文旅而精彩。如今,新城街道農文旅產業勢頭正勁、特色鮮明,廣袤田野正升騰起新的希望。著眼未來,新城街道將文旅融合發展作為一盤“大棋”來謀篇布局,持續構建彰文興旅高質量發展新篇章,謀劃開發全景體驗、全民參與、全域旅游的新發展路徑。著力打造文旅消費新場景,增加文旅消費新元素,開拓文旅消費新市場,加快構建“吃住行游購娛”一體化的全域旅游格局,形成一村一景、串點成線、連線成片的假日旅游景觀帶,提升鄉村旅游“含金量”,在領跑向前中繪就出一幅宜居宜業更宜游的壯美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