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周磊
2024年,作為社區文明創建幫扶單位,市委編辦充分發揮省級文明單位標兵示范引領作用,深入踐行“五同”機制,以城市基層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增添社區創建活力,提升了育才社區的整體形象和品質,增強了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歸屬感。
——全年協調幫扶資金36.2萬余元,幫助育才社區辦成實事10件。認領群眾微心愿6個,舉辦主題活動50余場次,黨員干部下沉社區開展志愿服務700余人次。
——籌建的“七大惠民基地”常態開展活動,社區老年大學參與人數突破3500人次,“創文志愿服務銀行”文明積分兌換物品突破1000件,“健康小屋”免費為社區居民開展健康體檢300余人次。“法律援助志愿服務工作室”正式啟動運行,填補了社區法律援助志愿服務空白。
——社區黨員干部綜合能力明顯提升。社區黨委書記被漢濱區委、區政府授予“漢濱區擔當作為好干部”,在城市社區黨組織書記風采展示活動中榮獲一等獎。
——省婦聯授予育才社區首批陜西省文明實踐巾幗志愿“陽光站”。陜西電視臺到社區深度采訪,陜西日報頭版報道社區工作。
市委編辦在育才社區開展“夏日送清涼”活動
組織共聯,開展“沉浸式”幫扶
把創文工作作為聯系群眾的紐帶,把社區當作干部成長鍛煉的平臺,主動到社區、進網格、入住戶,常態長效開展幫扶。
加強政治引領。立足黨的機關、政治機關職能定位,緊扣“以黨建帶創建、以創建促黨建”目標,著力構建“黨建+文明創建”工作機制,將黨建力量融入下沉包聯、基層治理、素質提升等文明創建工作中,形成了黨建力量與文明創建交匯融合、雙向提升的良好局面。
強化支部聯建。將機關“五優黨支部”創建與三聯共建機制緊密結合起來,指導育才社區建立“大黨委”,發揮頂層設計、資源協調優勢,為開展工作提供堅強組織保障。
推動全員下沉。機關創文工作牽頭科室負責人到社區“大黨委”擔任兼職委員,全體黨員干部編入社區網格,協助網格長、樓棟長開展工作,夯實基層堡壘戰斗作用。
要事共商,開展“結對式”幫扶
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理念,把為民辦實事作為創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工作中集思廣益,兼顧各方利益關切,大事要事商量辦,小事急事協調快辦。
加大商事力度。調整機關創文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形成主要領導抓問責、分管領導抓督辦、牽頭科室抓組織、黨員骨干抓落實的工作機制,每兩周聽取一次社區創文工作匯報,研究決定階段工作。
完善聯動模式。認真落實“雙報到”機制,主動到社區商議重大事項、參加重要活動、研究重大問題,常態開展志愿服務。實時公開黨員報到和參與社區活動情況,提高“吹哨”精準度、“報到”時效性。
開展常態走訪。樹立“月月有活動,季季有亮點,年底爭優秀”工作思路,常態化到社區開展訪民情、聽民意、解民憂、暖民心活動,建立放心戶、關心戶、連心戶清單,幫助社區紓民困、解民憂。
市委編辦干部在育才社區開展志愿服務
項目共建,開展“清單式”幫扶
把創文同項目建設有機聯系起來,把寶貴的資源用在社區最需要的地方,幫助社區提優勢、補短板、強弱項。
建立三張清單。指導社區根據發展需要和民意訴求,結合實際制定“需求清單”,編辦機關結合工作優勢制定“資源清單”,與社區精準對接形成服務事項“項目清單”。指導社區梳理需求清單20項,制定機關資源清單5項,認領社區需求清單8項,有效緩解了社區“三無”難題。
建強惠民陣地。發揮機關資源優勢,持續做優做強育才社區創文志愿服務銀行、健康小屋、婦女兒童之家、聯通5G體驗館、老年大學教學基地、營養學會實踐基地、慈善幸福家園等七大惠民基地,協調建成“智慧社區”,在重點點位安裝視頻監控32個,滿足群眾對文化、健康、科技、托育、法治等文明生活的需要。
密切干群關系。在育才社區開展“黨員干部+居民群眾”結對交友活動,推行“居民點單、社區派單、志愿接單”服務機制,積極認領群眾“微心愿”,辦好群眾“微實事”,增進干群感情,密切黨群關系。
社會共治,開展“造血式”幫扶
充分發揮機構編制部門自身的資源優勢和組織協調能力,與社區緊密攜手,不斷提升社區基層治理能力,確保創文常態長效可持續。
組織引領創建。把黨小組會議開到社區,讓機關黨員干部與社區黨員干部面對面交流,宣傳政策,交流心得,分享經驗。在社區開展政策法規、文明禮儀、服務接待、公文寫作、宣講演講等培訓指導,持續提升社區干部綜合素質和能力水平。
黨員帶頭創建。對照新版《測評體系》,組織學習培訓,分解創建任務。黨員干部積極深入社區,帶頭開展“三清三美”治理行動,深入開展“三問到萬家”入戶走訪,帶動社區黨員、干部、居民共同參與到文明創建中來。
引導群眾創建。協調市中級人民法院、區司法局、市區幫扶單位和轄區駐在單位、律師事務所等法律專業人才,籌建“育才社區法律援助志愿服務工作室”,組織志愿者常態化到社區開展志愿服務,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社區治理,為文明創建聚智聚力。
育才社區法律援助志愿服務工作啟動
成果共享,開展“品牌式”幫扶
切實樹立共享理念,創建成果人人共享,讓文明成果惠及每一名社區群眾。
協調多方資源。發揮機構編制部門綜合協調職能,協調社會各方資源向社區匯聚,全年協調資金36.2萬余元。協調市總工會、市殘聯、恒口示范區、萬友超市等機關企事業單位為社區捐贈物品2萬余元。
共享創建成果。七大惠民基地有序對外開放,“老年大學”“創文銀行”“兒童之家”“健康小屋”等惠民品牌成為社區“香餑餑”,舞蹈、書法、聲樂、剪紙等課程最受群眾歡迎。讓群眾切身實地享受文明創建成果。
共育文明素養。策劃舉辦了首屆“社區春晚”、第二屆“社區運動會”,開展“我們的節日”、好人故事分享、公益電影展映、主題書畫展等活動50余場次,評選樹立身邊好人、好媳婦、好婆婆、最美家庭、十星級文明戶、善行義舉等先進典型100余人次,讓新時代文明新風進社區、潤民心,讓社區變得更加和美、文明,為城市的發展增添亮麗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