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日報記者 齊珂雨
6月13日,在石泉縣城關鎮絲銀壩村預制菜產業基地的貝貝南瓜種植區,一個個瓜皮墨綠、個頭均勻的貝貝南瓜掩映在藤蔓和綠葉間,長勢喜人。絲銀壩村黨支部書記鄧國友站在地里,俯身撥開土,仔細查看墑情。
6月13日,石泉縣池河鎮良田村預制菜種植基地里,茄子長勢喜人。 陜西日報記者 齊珂雨攝
“貝貝南瓜豐收了,銷路也不用愁,按照訂單發貨就行。”鄧國友說,該基地是按照訂單生產,年產值1200余萬元,帶動160余名群眾務工增收。基地的發展不僅提高了村民的收入,也促進了村集體經濟的增長。
這是石泉縣以訂單農業支撐預制菜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預制菜產業是石泉的首位產業。石泉縣通過“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新建預制菜保供基地5000畝,與105個畜禽水產合作社、72個產業園、78個專業村簽訂訂單,促進規模生產、高效生產。用這種模式生產的辣椒、西紅柿、羊肚菌、紫皮長茄等農產品,被運送到園區預制菜生產企業,經過流水線加工后,成為銷往全國的預制菜。
在位于石泉縣富硒食品預制菜產業園的陜西王小余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里,工人們忙碌地將蔬菜、肉類加工成預制菜。近年來,石泉縣通過“標準化生產加工、規;刂、多元化產品研發和連鎖化運營推廣”模式,全力打造“全國富硒食品產業強縣”和“西北預制菜之鄉”。
“預制菜能實現即烹、即熱、即食,省去了買、洗、切等繁瑣工序,連接了上游‘菜園子’和下游‘菜盤子’。”石泉經開區黨工委副書記陳萬里說,預制菜產業連接“田間”和“舌尖”,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石泉縣以預制菜產業發展“小切口”撬動富民強縣高質量發展“大場景”。
累計投入35億元、建設標準化廠房和冷鏈倉儲庫房22.7萬平方米、引進31家頭部企業……目前,石泉富硒預制菜產業已經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富硒資源優勢加速轉化為發展優勢。2023年,石泉縣富硒預制菜產業實現年產值41億元,躋身全國預制菜產業基地百強名單。
6月13日12時許,“石泉食美”小碗菜旗艦店人流熙攘。“我們店有60多個菜品,其中20多個是預制菜。店鋪一天銷售額可達1.5萬元,旅游旺季時能達3萬多元,生意非常好。”店長朱冬梅說。
從田間到餐桌,石泉縣著力推動三產深度融合發展,持續打造“石泉食美”品牌,聚力農業生產、規模預制、裝備制造、冷鏈物流、連鎖餐飲等新業態協同發展,創新開發“石泉食美”小碗菜中式快餐,大力實施“百城千店”行動計劃,目前已在西安、成都、武漢等地發展連鎖店26家。
與此同時,石泉縣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利用山水田園、民俗文化等資源,打造一系列景區景點以及鄉村旅游示范鎮村,形成多點開花、全域發展格局,先后建成國家旅游休閑街區1個、國家4A級景區和3A級景區各5個、國家級和省級旅游鎮村16個。
池河鎮明星村是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被稱為西北第一蠶桑大村,當地通過集體經濟帶動和三產融合,實現了桑園變景區、舊宅變民宿、農民變股東的美麗蝶變。
“我們依托蠶桑產業實施全產業鏈開發,從單一的栽桑養蠶向葉桑、果桑、蛋白桑、觀賞桑、品種桑多元發展,建成優質高效桑園、果桑采摘園、蛋白桑體驗園、品種桑博覽園、古桑觀賞園,開發出蠶桑文創產品和特色旅游商品;圍繞打造研學旅游基地、團建體驗基地、康養旅居基地,實施‘吃住行游購娛’業態培育,開發富硒蠶桑宴、精品民宿、研學旅游等業態,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提高了綜合效益。”池河鎮宣傳委員徐偉說。
美麗宜居的鄉村讓村民過上了好日子,蓬勃發展的產業讓村民鼓起了“錢袋子”。
除了蠶桑產業,石泉縣還大力發展魔芋、畜禽、蔬菜、林果和優質糧油等特色產業,通過建設農業園區和龍頭企業,推動農業產業的組織化、規;推放苹l展。2023年,石泉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21.09億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1%。
如今,三產融合成為石泉縣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石泉縣也走出了一條綠色可持續、高質量發展新路子。“下一步,我們將在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上精準發力,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持續推動農業產業延鏈補鏈、三產融合發展,進一步夯實高質量發展產業支撐。”石泉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趙康說。